2023-09-25 来源:贵阳市水务管理局
水是生命之源、生态之基、生产之要。对于贵阳这样一座工程性缺水的城市来说,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必要之举。
今年是我市持续巩固提升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的第13年。多年来,我市深入贯彻落实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治水思路,坚持落实“四水四定”原则,持续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,实现节水、治污、减排相互促进,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。
高度重视,强化顶层设计
从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之初到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过程中,贵阳市委、市政府一直坚持高标准、高起点,把“节水优先”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、各领域,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制度。
出台《贵阳水资源综合规划(2015-2030)》《贵阳市2015-2030城市节约用水规划》等一系列规划和实施细则,实现水资源最严格管理,形成“路线图”“时间表”和“任务书”。通过发挥制度、政策、科技的支点和杠杆作用,加快健全政府引导、市场调节、社会协同的节水工作制度,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和目标,推动国家节水行动落到实处,也更加强调了未来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用水模式。
依据《贵阳水资源综合规划(2015-2030)》,我市先后编制了《贵阳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》《贵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(2018-2025)》《贵阳贵安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专题研究》《贵阳贵安新型工业化供水保障专题研究》《贵阳贵安用水权交易管理实施细则(试行)》等规划和实施细则,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、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。通过完善城市节水法规制度,采取依法节水、依法管水、依法用水等手段,我市进一步拧紧节水“水龙头”。
近年来,我市坚持“节约是最好的保护”“保护是最大的节约”,拓展节水方式,丰富节水手段,持续降低水资源消耗总量,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,实现节约与保护的统一。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,深入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。
我市从生活污染整治、工业污染防治和流域污染综合整治三方面发力,坚持水岸共治、河渠联治、全域防治,从防治生活污染、工业污染等方面发力,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,建成了一批具有贵阳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和教育基地。
突出重点,节水再上新台阶
如何确保创建成果能够得到有效巩固提升?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推动该项工作的有效抓手。贵阳市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,落实各项监管措施,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和水平。将用水效率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体系,定期通报考核结果,形成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区县协同、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,发挥节水长效激励,助推节水工作取得新的突破。
——建立健全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重点监控用水户名录,强化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制度实施,全面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,开展用水预警诊断服务,建设水资源网络平台和供节水数据共享平台,推进节水“三同时”管理,规范取用水程序。
——发挥价格杠杆作用,建立“用水有成本、节水有动力、浪费有压力”的节水激励机制,我市颁布实施《贵阳市节约用水奖补办法(试行)》,从收取的超计划加价水费中,提取20%比例资金对全市节水成效显著的187家用水单位发放奖补资金420万元;9所高等院校实施高校合同节水试点、管网改造等项目,获省级节水奖补资金947.8万元。奖补资金专项用于节约用水项目的技术改造、科研等方面,激发了各行业各领域节水的热情和内生动力,节水合力不断凝聚汇集;加强用水监管,以“抓重点”“强监管”“补短板”为导向,扎实有效地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。
——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,促进产业优化布局。持续探索节水优先新路径,推广节水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产品,通过加强工业企业用水定额管理、开展水效对标达标、实施节水设施改造、完善企业用水监测计量等措施,提高工业用水效率。市内多家企业通过实施用水工艺节水技术改造,或者取用再生水出厂水,大大减少自来水新水的取用量,实现节水精细化管理。
——在高校探索开展合同节水管理,引导和推进高校与社会服务企业签订契约,采用合同节水模式,集成先进技术,创新性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力量对高校进行节水管理和技术改造,高校人均用水大幅下降。
——强化公共用水管理,开展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,不断提高再生水利用率。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,采用大数据及居民小区分区计量,探索有效的控制方法,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。同时,加强城市雨水收集利用,有效利用非常规水资源,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,建设节水示范工程项目,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,实现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。
一笔笔实打实的投入、一项项具体的措施,为贵阳节水事业长久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全民参与,共建共享美好生活
“城市节水涉及千家万户,其关键在于公众意识的提升,离不开市民的了解、理解、参与和支持。不仅要让市民懂得节水的意义,还要让市民知道如何节水。”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节水型城市的巩固提升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,需要动员各行各业的力量广泛参与,凝聚起强大合力。
为此,贵阳市一方面营造全民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,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发动和引导,使得全民自觉节水、文明节水的意识和行为进一步提升。去年,贵阳市节约用水办公室、花溪区水务局、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家单位被水利部等十部门评选为优秀组织单位。
另一方面,积极推进社会单元节水工作,充分挖掘企事业单位、小区等社会单元的节水潜力,各行业管理部门协同推动节水型企业、节水型单位、节水型小区建设。至今,已累计建成节水载体1350个。其中,全市党政机关节水型单位建成率动态稳定在100%,节水型市属事业单位建成率66.7%,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建成率100%,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持续稳定在100%。推广节水型器具、节水设备和节水工艺,提高用水效率,筑牢城市节水的社会基础。
巩固提升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是践行节水优先理念、建设生态绿色城市的一个新起点。如今的贵阳,从城市到乡村、从工业到农业、从生活到生态,节水理念在潜移默化间深入人心、走进千家万户,人人惜水节水爱水成了城市生活新风尚。